订阅
白癜风诊断 刚过去的美好假期里,各大APP的程序员都在祈祷一件事,明星们可别有啥离婚、嫖娼、吸毒的大瓜,官宣也请放到节后谢谢,对他们来说,没有比服务器运行稳定、一切正常更美妙的话语了。 而在海峡的另一边,台湾的程序员,就十分淡定了,他们从来不用担心这类宕机事件。 复杂的电子设备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维护方式,在主机上放一包“乖乖”,是台湾程序员的基本操作。 如果还是卡bug,那可能是乖乖放得不够,没有一包乖乖解决不了的运行问题,有的话,那就放两包。 两包乖乖不够,那就再加上“靠得住”卫生巾。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那个卫生巾。 两大绿色神器坐镇,再诡计多端的捣蛋鬼也要敬畏三分。这,就是台湾机房的神秘力量。 “乖乖”最初是一个普通的台湾零食品牌,1968年出生,本质是一种饼干类点心,附赠贴纸和塑料玩具的那种。 因为名叫“乖乖”,家长总觉得孩子吃了就会变乖——淳朴的想法加上品牌大量营销,使得“乖乖”零食迅速占领儿童市场。 △乖乖王国,你吃过几款 毕竟没有人能拒绝购买好运和正向发展的可能性。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之后的乖乖,就演变成了驯服一切机器设备的神明。 据说,最早可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有用“乖乖”安抚机器的习惯了。而它成为主流,则是在千禧年初期。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这样的: 当时有个台湾研究生熬夜码字,突然电脑崩溃。焦头烂额间,这位同学拿起桌上的“乖乖”,念道“请你乖乖的不要罢工哇,明天就要交作业了!”抱着赌一把的心态郑重放到主机上,尝试开机。 没想到电脑不但听话恢复运行,还一直敬业坚持到论文顺利交出。 神话的诞生只需要一个微小的契机。此后,“乖乖”一跃成为台湾IT界新兴的信仰。 它自己也没想到,除了被吃,还有一天会兼职各大机器的守护神—— 无论是电脑主机、提款机、服务器、摄像机等设备上,还是派出所、医院、剧院、考场等场所内,都能看到“乖乖”的身影。 机房专用乖乖,一搬就是几十箱起步,把永不宕机的愿望刻烟吸肺。 打工社畜的办公室里,打印机要摆上四包乖乖,整整齐齐,守护打工人的劳动成果顺利打印。 而打工人在把乖乖往打印机上放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老板也在悄悄往办公室里放成堆的乖乖,这样底下的人就会乖乖的了。 医院里乖乖也是常客,还要打扮成漂漂亮亮的一棵圣诞树模样,这样病人都会乖乖好起来。 而病人在做X光时,也会因为看到上面的乖乖感到安心许多。 便利店、超市买东西,收银机上的乖乖的标志性大笑脸与机器同在,卡机排长队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啦。 2016年台湾南部发生强震,造成台积电南科厂受创严重。为了鼓励工程师,台积电甚至和乖乖订制了联名款,保佑机器设备乖乖不出包(不出故障)。 △来源:youtube@梦想街57号 2017年桃园国际机场地铁通车时,地铁公司也向乖乖公司订制了六万包印有“乖乖搭捷运,省时又快捷”的绿色包装乖乖送给乘客,以图个好彩头。 乖乖管辖范围也越来越广。 派出所管辖地界接连发生恶性案件,或是管辖路段接连发生车祸,警员就在值班台挂满绿色乖乖,祈祷平安。 乖乖的管辖范围甚至到了世界舞台,欧洲最大的飞行剧院的开幕记者会上,乖乖隆重登场,这是负责设备的台湾公司带来的。 据说将“乖乖”放进剧院电脑控制室,是合约里明确提出的要求。 事已至此,这股神秘力量已经不满足于福泽区地球村了,而是走出世界,走向宇宙。 福尔摩沙卫星五号搭载SpaceX的猎鹰九号火箭上天前,乖乖推出包装上印有“太空浩瀚无垠,乖乖尽收眼底”的限量版蓝色包装。 工作团队还将“乖乖”围绕卫星模型摆放,试图用美丽的中国话安抚激动的宇宙探索者,祝它一路顺风。 注意了,“乖乖”必须用绿色包装的(奶油椰子味),取“绿色通行”的意思,其他颜色不行,放错了是要出事的。 因此乖乖的其他颜色如黄色包装(五香味)、红色包装(巧克力味)、蓝色包装(花生味)就不那么畅销。 作为一个有保质期的零食,过期了就会失去守护神的地位,被无情吃掉,再放上一包新的。就连学生做实验跑不出想要的数据,也要去检查是不是乖乖到期了。 乖乖的神秘力量已经成为都市传说一样的存在—— 连续好几届小学生开学典礼,都给每人发了乖乖,学生都乖乖的,只有一届没发,然后就出事了。 剧场演员讲述亲身经历:只要没有乖乖,剧场设备一定出问题,屡试不爽。 如果有特殊祈祷,还要在乖乖空白的地方上写字,向神明表明专属意图,哪怕有不信邪的工程师提醒,其实有过热爆炸的危险。 在机房里这么做的也不只是台湾人,机器崩溃的危险实在令打工人闻风丧胆,可以说再多的神明加持也不为过。 作为一个程序员,你可以不信二进制和乔布斯,但中西方的神仙可能都得略微拜一拜,甚至邀请神职人员前来施展一二。 对比之下,请神职人员要花的钱,还挺多的,而乖乖以低廉的价格和可复用的优势,可以说占了上风,不行咱就叠buff,加满。 在乖乖崇拜的背后,则是台湾人极为接地气的拜拜文化背景。 台湾的庙宇数量惊人,平均每个村落就有三间庙宇。个人的升学考试、腰酸背痛、婚丧嫁娶、命运吉凶,要去拜拜,官方民间的各类机构在举办活动之前,也都要拜拜。 久而久之,“拜拜”已经成为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65天,360行,遇神拜神,遇佛拜佛。 BBC曾经采访过台湾“造庙人”林复准,他说现在业务熟练、产品配套,两天就能建一座庙。 这些庙宇里的神仙也是五花八门,各种新兴祖师爷层出不穷。 台湾有四五百座哪吒庙,每年到了哪吒生日(农历八月初五)都会举行祭祀大典,请人戴上头套,扮成哪吒。 由于表演哪吒的人大多是当地的青少年,经常出入舞厅,所以他们把舞厅的电音和祭祀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表演亚文化——电音三太子(这篇上流君之前写过,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链接跳转)。 云林县有个叫方纯灵的女孩,从瀑布上摔下来,正好摔成了一个打坐的姿势。所以当地人就把她奉为神仙,给她建了个方仙姑庙。 这造神速度与造庙速度有的一拼。 做神仙也讲究众生平等,有人变的神仙,就有动物变的神仙。 相传新北市有17个渔民出海遇难,其中一人所养的忠犬日夜守候,茶饭不思,最终投海追随主人去了。当地居民为纪念这只忠义的修狗,建造了“十八王公庙”。 这只“十八王公”估计能和忠犬八公,在另一个世界成为好朋友。 见神明总不能空手去,总得带点供品。于是人们开始琢磨,神喜欢吃什么。道理很朴素,人喜欢的,神明一定也喜欢。 首先得荤素搭配。 荤菜“三牲”是基础套餐,包括鸡鱼猪;“五牲”是豪华套餐,加上鸭和鹅。其中猪可以用五花肉代替,其他的要全须全尾。 素菜常见“五斋”,从冬粉、木耳、香菇、腐竹、笋干、桂圆、黑糖、紫菜中任选五样即可。 饭后得有甜点——供“发粿”,谐音“发财”。 解腻得用水果——供“凤梨”,谐音“旺来”。 选择困难症的善男信女可以直接购买“供果好运包”,内含香蕉、李子、凤梨、米糕、生仁,谐音“招”“你”“来”“高”“升”。 要注意,拜关羽的时候不能用桃子作为供品,因为关公吃了桃子就骑马“逃”了,不再帮忙办事。 这盛世如王建国所愿…… △菜头(萝卜)寓意“好彩头” 不同地方的供品会有点差异,比如台湾北部会摆牙膏和毛巾,是为了请神明或好兄弟梳洗一番再用餐,礼仪先到位。 台湾中部会倾向于摆多一点红豆、米、米浆,那边的神灵都是碳水爱好者。 台湾南部会摆酱油、食用油等,神仙自己也下厨么? △来源:youtube@小贝米酱LoganXTaiwan 在祭拜之前,需要把每一件供品都插上香,遗漏了神仙就吃不到了。 为了方便这一操作,很多商家推出了“拜拜箱”,既免去了挑选供品的烦恼,又设立了专门插香的位置。做得贴心,用得放心,全家安心,神仙开心。 △来源:youtube@一只Beili 台湾拜拜所用的供品,除了谐音梗讨吉利之外,还有很多令人费解的传统食物,比如空心菜汤。 △来源:youtube@基隆观光局 台湾南部不少地方会在荤菜供品之下摆一盆麻油鸡汤。这原本是台湾民俗里坐月子必喝的食物,因此也用来祭拜难产而去世的妇人。 △来源:youtube@基隆观光局 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粿”类,也会在拜拜时做成不同造型,以示区别和尊重。 主流的供品粿有“必桃”“摩诃”“糕仔”三种。必桃是帮往生者祝寿;摩诃的形状像朵白色莲花,寓意重生;糕仔意思是步步高升,祝福往生者尽快转世为人。 △必桃(左)与摩诃(右) 近年来,神仙也吃上了零食和快餐。“乖乖”、“旺旺”这种名字吉利的优先。 肯德基,也是如今台湾拜拜常见的供品。 据传,台湾清华大学的土地公曾托梦给学生,点名道姓要吃肯德基。想来也是传统供品吃腻了,换换新口味。 KFC三个字母寓意着“口福菜”——名字没有来头也能找个来头。 这些零食快餐噎得慌,得搭配一瓶汽水,有气顺、冒泡带来财运的美意。 2017年,连锁便利店7-11盘点了中元普渡所用供品的人气Top5,分别是御膳米、统一牌麦香红茶、波的多牌洋芋片(蚵仔煎口味)、茶里王牌日式绿茶、东洋水产的酱油拉面。 这可都是人类自己爱吃的,泡面、冰淇淋、益生菌、珍珠奶茶、啤酒纷纷上榜。 以上都是好吃好喝,也有不走寻常路的。 台中市梧棲区斗美宫会用鳄鱼上供——当拜拜完毕,鳄鱼被肢解吃掉,就能“消灾解厄(鳄)”。 只是,有没有可能,它也会是“厄(鳄)运连连”? 台湾的普渡习俗中也常常会有药物上供桌,一般是治感冒、养肝、养肾的药物,希望祭祀对象开心出游,免于病痛。 疫情以来,台湾拜拜的供品更是增加了“新三宝”——口罩、快筛剂、清冠1号,阴间防疫也不容忽视。 不难看出,人们擅长以自己为尺度揣度神意——人喜欢的junkfood神也喜欢,人喜欢的谐音梗神也秒懂,人经历的灾难神也感同身受,尊敬之中透着亲切和烟火气。 归根结底,拜神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和安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阿毛 编辑|豌豆 //END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