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美俄联大隔空激战,普京all in 开球,美欧如何接招?

2022-10-04|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第77届联合国大会回归线下战争、能源、粮食、气候多重危机混合叠加相较于疫情之前议题更加沉重急迫本届联大......
私人影院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sirenyy.org

第77届联合国大会回归线下

战争、能源、粮食、气候 多重危机混合叠加

相较于疫情之前 议题更加沉重急迫

本届联大能否为分裂的世界

贡献“变革性解决方案”?

俄乌冲突主导大会议题

普京签署动员令 俄罗斯与西方对抗再升级

分水岭时刻 联合国能否再次重塑全球秩序?

《今日看世界》

乌东四地今日开始“入俄”公投

战争性质发生质变?战局如何推演?

第77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这是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联大会议首次回归线下,久违的脚步声、交谈声甚至激辩声重新响起。与三年前相比,世界面临的挑战似乎更为艰巨——俄乌冲突、粮食危机、气候变化成为本届会议最亟待应对的三大议题。

本届联合国大会在俄乌战争的阴影下召开,也成为了反俄阵营和反美霸权之间激烈博弈的战场。会前,美俄就以“签证风波”渲染了这一基调。按照1947年生效的《联合国和美国关于联合国总部的协定》,美国作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有义务允许他国外交官进入,然而美国迟迟未向俄罗斯参会代表团发放赴美签证。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还向古特雷斯致信要求联合国启动仲裁程序。最终,在联大开幕仪式当天,俄外长拉夫罗夫才获得了签证,但美国发放签证的代表团人数仅为俄方要求的一半。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联大会议上发表讲话,着重谈及俄乌冲突,对俄罗斯发动战争进行严厉谴责,批评其违反《联合国宪章》。拜登表示,美国将与盟国合作,让俄罗斯和普京“付出代价”。

美国及其盟友致力于发起一场“孤立俄罗斯”的运动,美英、美日、美韩也借联大会议间隙举行一系列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协调会议。除了拉帮结派,还给中立国家施压。在变乱交织的世界局势中,联合国也正在经受着“深刻分歧的考验”。

俄罗斯总统普京虽没有出席本次会议,但他的存在却被强烈感知。俄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大的反击演讲还未登场,莫斯科已经率先放出“大招”。9月21日,普京发表全国讲话,宣布进行部分动员。

随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俄罗斯将从预备役中调动30万人。曾在武装部队中服役、有一定军事专业和相关经验的人将被优先征召。这是俄乌冲突爆发后,普京第一次发表全国电视讲话,也是俄罗斯在二战后首次进行战争动员。

普京在讲话中表示,西方的目标是削弱、分裂和摧毁俄罗斯。西方已跨越所有界限,不负责任的政客在说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俄罗斯正在遭到袭击。西方已开始核恫吓,威胁对俄罗斯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俄罗斯在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时将使用一切可用的手段,这不是恐吓。”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雨桐:

首先,这是俄罗斯对美西方支持下乌克兰反攻的一个回应,也是对北约军事集团的震慑。30万人只占俄罗斯可参战人口2500万的1%多一点,还属于可控范围,而对于俄对乌作战而言,却是军力增加了一倍。

李雨桐:其次,进行“战争动员”,也意味着战争性质发生了改变。因为这一总统令,是俄军控制下的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赫尔松州以及扎波罗热州宣布将在9月23号到27号举行“入俄”公投后签发的。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些地区的公投结果为“支持当地加入俄罗斯联邦”,那么俄罗斯就会将乌军针对上述地区的进攻,等同于对俄罗斯领土的攻击,那么战争形态就变成了俄罗斯的“国土保卫战”。

李雨桐:同时,俄国家杜马还通过了《国家刑法典》的修正案,首次将“动员戒严”和“战时”等概念引入了立法,动员成为强制或半强制性的性质,这也有利于下一步俄罗斯运用法律战和宣传战的武器,配合军事作战的进程。

对于乌东四地“入俄”公投,欧美国家第一时间发声谴责,称不会承认公投的结果。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该公投计划是“拙劣的表演”。德国总理朔尔茨直接称该公投为“虚假”投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感谢西方国家发声谴责乌东的公投计划。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雨桐:

客观而言,公投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无论从这些地区的民意,还是俄罗斯的控制力,公投只是“走形式”。公投之后寒冬将至,随着俄军动员令的执行,战况应该会更激烈。

李雨桐:虽然战事再升级,但美西方和北约也断然不会“下场肉搏”。因为那意味着,战事从美国幕后操控,变为随时可能失控,很可能“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会爆发,“核战争”也会爆发,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符合各方的利益。

李雨桐:如果俄罗斯认为乌东是自己的“国土”,那么战术核武器要在哪里使用呢?即使在乌克兰控制区使用,也会对乌东地区造成永久伤害,费了这么大劲,拿回来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切尔诺贝利?朝鲜如今都不这么玩了,更何况俄罗斯。

李雨桐:拜登在联大讲话也明确表示,“核战争”是赢不了的,也绝不能打。美国希望这场战争尽快结束,如果美国和北约下场,这场战争不仅不会结束,还会扩大并引火烧身,这都是美西方不愿意看见的。不过,美西方这种背地里“拱火”的做法,虽然凸显了乌克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很可能让乌克兰“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战争 能源 粮食 多重危机混合叠加

“世界正处于危险之中”

2022年,我们有幸但又不幸地,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极端干旱、洪涝泛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俄乌冲突过去半年,世界站在刀刃上,但仍然觉得这只是一个魔幻的序幕”。

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两年前,新冠疫情刚爆发时,国际原油价格一度跌到了负值。然而仅仅两年后,油价又暴力反弹,涨到了将近一百美元。

由于俄罗斯切断了对欧洲多国的天然气供应,欧洲刚刚熬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酷暑。为了节省能源,德媒甚至建议公众,洗澡仅洗4个部位就行。不知道接下来,是否又将建议“多抖腿”,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

在这个时间档口,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日前在社交媒体发布的一段视频,就显得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视频中,卢卡申科抡起斧子,劈柴劈得有模有样,与旁人交谈时意有所指地表示:“白俄罗斯不会让欧洲人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天挨冻,我们会帮助我们的兄弟。”但他并未说明具体会向欧洲提供什么帮助。不过俄媒解读“补刀”称,他指的可能是“向欧洲供应木柴”。

除了能源危机,眼下粮食危机对于人类生存的威胁更为直接、真切。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2022年全球处于“饥饿紧急状况”的人数已从2019年的1.35亿,跃升至3.45亿。不断上涨的粮食与能源价格重创中低收入国家,特别是非洲。

好消息是,在土耳其的斡旋下,俄乌达成了粮食外运协议,一艘艘满载粮食的货轮正从黑海港口驶出;坏消息是,战火让乌克兰农民无法农耕,加之今年的特大干旱,导致全球粮食减产。而且,战火随时可能让俄乌外运中断。进入21世纪20年代,世界却遭遇一场严重的饥荒,历史跟人类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气候危机,也是今年联合国大会上重点聚焦的议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9月9日到受水灾侵袭的巴基斯坦视察,亲眼见证了该国超过三分之一地区被洪水覆盖,面积等同于葡萄牙国土面积的3倍,此次毁灭性洪水导致3300多万巴基斯坦人受灾,人道主义危机严峻。

古特雷斯在联大一般性辩论演讲中发出警告,“世界正处于危险之中”。过去的一年,气候灾害已经给欧洲带来了中世纪以来最糟糕的热浪,给中国、美国带来了极端干旱,使饥荒在非洲之角持续不退,百万物种面临灭绝危险,世界受困于“严重的全球性功能障碍”,并缺乏处理这些问题的“全球性架构”。

联合国是人类在两次世界大战废墟上的反思

如今再迎“分水岭时刻” 历史会否重蹈覆辙?

1945年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政治家痛定思痛,认为要终结单一民族国家所建构的国家体系,以一种制度设计去终结战争和仇恨。

当时,无论是南非总理史末资、英国历史学家齐默恩,还是印度总理尼赫鲁等参与构建联合国机制的政治家们,尽管他们理念大相径庭,甚至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真诚相信:联合国打造的世界,是人类期望走出丛林世界的尝试,也是避免重蹈20世纪历史覆辙的探索,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尽管有不少批评认为,联合国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作用越来越弱,但是在国际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的角度上,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能够替代联合国。正如新任大会主席克勒希所说:77年前,联合国会员国的行动表明,持久和平可以建立在战争的废墟之上。今天,我们需要同样的决心来应对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挑战。

美国为何突然大谈“联合国改革”?

众口难调 共识难寻 中国亮明立场

美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林菲尔德在本届联合国大会上提议,联合国应当“改革”,安理会要扩大,从15个扩大到更多。目标清晰,在安理会进一步形成有益于美国的决策机制。

而安理会改革,是联合国改革的难点和“硬骨头”。其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一是权力冲突与“零和博弈”性质;二是结构性矛盾;三是标准、方案等“细节魔鬼”。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表示,中方支持安理会“与时俱进、进行合理、必要改革”,但改革必须“把握正确方向”。首先,改革要体现公平;第二,改革要坚持平等;第三,改革要基于共识。采取建设性现实主义态度,寻求合作共赢案,才是出路所在。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雨桐:

联合国“五常”机制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的确不应该动摇,但不动摇不代表不改革,联合国改革的重点,目前来看主要是呼声日益强烈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和“投票权改革”这两个方面。而这本身也是一对矛盾,安理会改革要求扩大安理会成员,是各国平权的体现,而投票权改革则希望更精准地计算成员国的票值,这则是国力大小的差异。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还将考察全球政治家的智慧。

李雨桐:实际上联合国77年来的发展,新的专门机构的不断的出现,新的成员的不断的加入,都是联合国改革的表现,是联合国主动或被动迎接时代挑战和国际变局的尝试。

李雨桐:中国对联合国的立场和愿景,我认为三句话可以概括:一是支持多边主义,这不仅是中国的立场,也是联合国的初心。二是合作不是对抗,对于任何国际问题都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才可能真正获得双赢而不是一个国家赢两次。三是一定要尊重多样性,多样性既自然界的本质也应该是人类的本质,更是中国传统智慧“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全球的映射。而这所有的一切努力,其实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都是让人类拥有更好的应对全球挑战的能力。

主持人 卢琛: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泉州便民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泉州便民网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