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刚刚通知:核酸检测结果将全国互认!不得要求重复进行检测

2022-08-04|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图/人民视觉7月29日,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消息:当前,部分地方仍然存在对其他地区核酸检测结果不认可、要......

图/人民视觉

7月29日,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消息:当前,部分地方仍然存在对其他地区核酸检测结果不认可、要求重复检测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切实便利群众出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重要性。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高度,将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作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关键小事”抓紧抓实,切实便利人员安全有序出行。

二、不同渠道展示的核酸检测结果具有同等效力。

群众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各省份健康码、核酸检测机构网站或APP查询到的核酸检测结果及群众持有的纸质核酸检测结果,凡在当地防控政策有效时间内的(以出具报告时间为准),具有同等效力,各地在查验时都应当予以认可,严禁以本地健康码未能查询、未在本地开展核酸检测等为由拒绝通行,拒绝群众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要求群众重复进行核酸检测。

三、强化宣传引导和督促落实。

各地区要立即行动,将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要求落实到基层一线,确保基层管理人员认真执行。各地区要通过公告、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对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宣传解读,让群众知晓,接受群众监督。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对本通知发布后仍不互认、造成不良影响的地方要予以通报。对个人违规使用假冒、篡改等核酸检测结果的,要依法依规处理。

核酸检测自动化规范化或成发展新方向

随着核酸检测降费和整改监管等的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产业迎来发展新挑战。

自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核酸检测“最严监管令”颁布一个多月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重庆、辽宁、北京、上海、安徽、浙江、四川、广东等至少20省市开展排查工作。

截至目前,全国有40家机构资质被暂停,近350家被责令整改,并有多个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调查,相关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监管通知发出后各地进行了系统性排查,一批核酸检测机构被责令整改或暂停,进一步加强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报告及时。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该产业新的变化包括:新型医疗产品的出现补充了传统技术和人力的不足;亟需提高实验室检测的高通量化及自动化程度;全流程可追溯的实验室信息化系统应用更为普遍;一些小规模实验室未来会逐步退出新冠检测产业。

谈及如何进一步促进核酸检测行业规范化运营,卢洪洲表示,应继续坚持新冠核酸检测全链条严格监管,科学监管。比如,深圳市就对第三方实验室实行派驻公立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管理方式。这种模式下,一方面能够解决公立医疗机构检测人员和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能够保证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和水平。

“同时应重点关注采样的规范化,通过加强采样人员培训,开发自动化、标准化的采样机器人采样等;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查及验收的标准化。”卢洪洲还认为,不过,随着国家的严管,对机构和人员资质、质控要求的增加,新冠检测实验室的运营成本逐步增加,同时检测利润逐渐下降,一些小规模实验室未来会逐步退出新冠检测产业。

“新冠检测产业下一步应聚焦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尤其是输入风险高的城市会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并重点关注高灵敏度的检测试剂、新冠和甲/乙流联检试剂的研发;检测产业的规模化以及普通百姓认知度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可能会利好未来的基因检测市场;规范生物安全和数据安全也是未来重点关注领域。”卢洪洲表示。

“随着检测费用的大幅下降以及医保局明确不将其纳入医保范围,新冠核酸检测未来的盈利能力是大幅下滑的,我认为它的商业模式是难以持续”,张江集团产业研究室产业专员张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新冠核酸检测企业不会仅仅围绕原有新冠检测业务,更多是在做长远考虑,在上下游布局新技术、新产品”。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国家卫健委网站

本期编辑刘雪莹实习生林曦莹


南京刑事律师 http://www.5jls.com/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泉州便民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泉州便民网 X1.0